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3-2024学年秋季学期鸿儒金融实务系列讲座第四讲成功举办(总第44讲)
11月28日14时,2023-2024学年秋季学期“鸿儒金融实务系列讲座”第四讲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学楼301教室成功举行。此次活动由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资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主办,各年级博士研究生、2024级硕士研究生、鸿儒实验班本科生等200余人共同参加。讲座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严渝军副教授主持。
严渝军副教授对陈友平老师担任主讲嘉宾表示衷心感谢,对参与讲座的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师生们介绍了陈友平老师:正高级经济师,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清华五道口FICC校友活动牵头人,九三学社上海金融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行业协会私人银行与财富管理专家库专家、特邀讲师,有着丰富的政策咨询和金融实践经验。
陈友平老师以“股票基金投资组合”为题展开讲座,系统地梳理分析了股票投资各类分析方法。同时介绍了2024年以来高速发展的ETF市场:截至2024年10月末,沪深两市共有ETF1005只,规模合计3.57万亿元;相较2023年末,ETF数量增加108只。ETF的品种类型主要包括:宽基ETF、行业ETF、主题ETF、策略ETF、风格ETF等。在投资时,需要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市场判断选择相应的ETF。
陈友平老师还介绍了如何构建股票投资组合,强调在构建组合时需重点考虑:投资目标、投资期限、流动性需求、分散化投资、合规性、风险承受能力等。明确投资目的是为了长期增值、短期收益,还是为了分红。通过投资不同行业、不同公司、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股票来降低风险。此外,在涉及选择基金时,陈友平老师认为评估基金经理能力可以从其历史业绩、风险管理能力、投资策略适应性入手,通过长期和短期回报率分析其投资能力,在不同市场环境下通过最大回撤、波动率等指标看其风险管理能力。
最后,陈友平老师介绍了资产配置理论与实务,指出资产配置在投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战略性资产配置、战术性资产配置、动态资产配置、家庭资产配置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以保险公司为例,展示了债券、保险资产管理产品、股票、银行存款、公募基金、股权、房地产等资产的配置比例。在与学生交流环节,陈友平老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回答。
在当前建设金融强国,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背景下,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如何让金融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实践工作中发挥最大价值,充分运用金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成为金融机构和各行业真正需要的金融人才,是金融教育者们关注的重点问题。通过合作与探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与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于2019年启动了“鸿儒金融实务系列讲座”项目,由鸿儒基金会资助学院对金融专硕研究生进行金融实务培养,通过邀请业界优秀从业者为学生讲授金融实务的相关知识,从而推动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高水平培养,使学院输出的人才更加契合市场需求,并为学生参加社会工作奠定较好的实务基础。讲座覆盖资本市场、债券、保险、银行、资产管理、宏观经济等不同子行业,进行多角度、不同维度的阐述,充分发挥金融教育“助推器”的作用,目前已开展了40多场讲座,取得了一定成效。未来,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将继续探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设,创新更多有利于金融人才培养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