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海洲教授做客鸿儒大讲堂
9月26日下午,鸿儒大讲堂第三期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交流大厦二层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期鸿儒大讲堂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和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外部专家委员、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黄海洲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北京市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张礼卿教授,北京市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徐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院长王天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副院长邓军,以及校内外师生和学者4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此次活动由北京市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联合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院长王天一主持。
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张礼卿教授发表欢迎致辞,对黄海洲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的支持表示感谢。张礼卿理事长简要介绍了鸿儒基金会的成立背景和近20年的发展成就,指出“鸿儒大讲堂”是基金会系列公益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鸿儒基金会通过该项目资助国内高等院校聘请国内外著名的经济与金融学者举办高水平讲座,致力于促进学术交流,拓展学生们的学术视野,从而推进中国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开展“鸿儒大讲堂”活动,也是为了继承和弘扬包括鸿儒先生在内的为中国金融改革开放以及金融教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前辈们的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

在致辞中,张礼卿理事长指出,黄海洲教授是一位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知名学者,在学界、国际金融组织和业界有非常丰富和令人羡慕的工作经历。他曾在《美国经济评论》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过不少优秀论文,研究内容覆盖宏观经济、国际金融和全球资本市场等领域。他的学术成果曾多次获奖,包括孙冶方经济学科论文奖。致辞结束后,张礼卿理事长代表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向黄海洲教授赠送专门订制的“鸿儒大讲堂”纪念盘。

在演讲中,黄海洲教授介绍了他和美国金融学会前主席、哥伦比亚大学讲座教授Patrick Bolton的最新研究成果。黄教授回顾分析了货币主义和现代货币理论的局限,提出了“货币即股票”创新观点。他认为,央行发行货币类似于公司发行股票。如果增发的货币没有用来支持高质量增长,增发的货币会引起通胀;但如果货币增发不够,高质量增长难以获得足够的融资,经济增速则必然放缓,甚至面临停滞和通缩。黄海洲教授还详细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指出中国通过资本形成和信贷创造机制,为持续的经济增长提供了资金支持。尽管货币供应量大幅增长,中国却成功避免了高通胀的困扰,体现出独特的经济模式与政策协调。

黄海洲教授演讲结束后,与在场听众进行了互动。针对当前中国经济金融政策领域的最新热点问题,黄教授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大讲堂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